让中国制造业挺直脊梁!金蝶PLM为研发创新实力托底

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,一声东方巨响让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彻底挺直了腰杆,奠定了自主自强的根基。
而这份刻在发展基因里的自主信念,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制造产业的成长轨迹:曾几何时,“中国制造”的标签与“贴牌手机”“代工玩具”等深度绑定,是全球产业链中的“世界工厂”;如今,华为5G技术、大疆无人机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“中国创造”名片闪耀全球,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加速向“全球创新中心”跃迁。这一跃迁并非偶然,而是政策引导、人才红利与研发投入共振的结果。
跃迁现状:
从“代工”到“创造”的底气与待解痛点
中国制造的跃迁,早已具备坚实根基。政策层面“中国制造 2025”实施十年来,直接推动产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创新导向。
人才层面,中国每年培养470万理工科毕业生,组建起庞大的“工程师军团”,另有8万多顶级理工科精英加入科研队列,为研发创新提供智力支撑;
投入层面,中国研发投资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,发明专利数量多年领先,从“要不要搞研发”到“怎么把研发搞更好”,成为当前制造业的核心命题 。

然而,跃迁过程中痛点仍存在:
🔷 大型企业虽有研发投入,但 IPD 落地难,制约了创新效能;
🔷 中小企业受限于成本,难以部署传统 PLM 系统,错失创新机遇;
🔷 研发数据与生产数据割裂,不仅效率低还易出错;
🔷 企业研发流程混乱,研发质量无法有效保障,导致返工率居高不下。
这些痛点,恰恰凸显了 PLM 在中国制造跃迁中的核心价值 ,唯有通过 PLM 打通研发全流程、整合数据资源,才能真正释放“中国创造”的潜力。
创新中心下PLM的核心发展方向
当中国制造迈向全球创新中心,PLM的角色已从“服务制造”升级为“服务创新”。IDC 作为行业风向标,明确了PLM的四大核心发展方向,精准契合创新需求:
1、AI深度集成。到2026年,80%的PLM将搭载AI功能,从辅助工具变为创新伙伴,将研发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驱动,大幅降低试错成本。
2、数据驱动创新。传统研发依赖拍脑袋,而未来创新需以数据为锚点,精准定位新品研发方向,让创新不再脱离市场。
3、云计算与SaaS普及。传统PLM需采购服务器、组建运维团队,几十万的成本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;而SaaS模式下的PLM如同研发共享单车,企业按年付费即可使用,无需担忧维护,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专业研发管理工具,激活创新力量。
4、跨平台协同。研发、生产、采购的协同不畅,是创新落地的最大阻碍。未来 PLM 需与 ERP、MES 等系统深度打通,实现“研发改BOM,生产同步知”,数据实时协同,消除数据孤岛,让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产品。
金蝶PLM:
锚定跃迁需求的全场景解决方案
在中国制造跃迁的浪潮中,金蝶PLM 凭借市场领先性与场景化能力,成为企业创新的加速器。从市场地位来看,据IDC数据,金蝶在中国SaaS PLM软件子市场份额第一,在新能源 PLM 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,且是唯一入选 Gartner《离散制造业 PLM 软件市场指南》的中国厂商,彰显了其技术硬实力。
针对不同企业的创新需求,金蝶 PLM 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:
对于大型企业,金蝶 PLM 聚焦正向研发与 IPD 落地,同时满足信创国产化需求,完整支撑 IPD 流程,将研发全环节纳入管控,帮助企业打通从需求到量产的创新链条。
对于中小企业,金蝶 PLM 以PLM+ERP 一体化为核心,降低成本与复杂度,既节省了运维成本,又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在功能层面,金蝶PLM的IPD创新研发管理与智能制造PDM两大架构,覆盖从需求管理到工艺协同的全流程。此外,金蝶PLM已落地智能知识库、智能产品设计等AI应用,支持自然语言搜索研发知识、自动匹配设计图纸,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。

从实际案例来看,金蝶PLM的赋能效果尤为显著:
华海通信通过金蝶PLM,68天上线PDM 并替换18个研发系统,实现华为IPD流程100% 覆盖,保障产品25年0缺陷;
芯源微(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)借助金蝶 PLM,流畅处理10万级大数模,实现3D协同设计与BOM100% 一致;
汇中仪表通过“产品配置机器人”,将定制BOM生成时间从2天缩短至2小时,订单交期缩短10天。
这些案例证明,金蝶PLM不仅是工具,更是中国制造创新的助推器。
当前,中国制造正处于跃迁的关键期,金蝶云·星空PLM 市场连续多年保持30% 以上高增长抢占机遇窗口。未来,金蝶云·星空PLM将持续助力更多中国制造企业突破创新瓶颈,加速实现从“世界工厂”到“全球创新中心”的华丽转身。
关于金蝶云·星空

